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赏析

纸扎戏偶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7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作品赏析

  弹词和鼓是流行于不同地区的说唱相兼的曲艺形式。前者流行于南方,用三琵琶伴奏,要说唱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后者要流行于北方,用鼓和三等乐伴奏,要说唱铁金戈的战争故事。下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ng>  弹词和鼓ng>

  说唱文学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的变文、代的陶真、涯、鼓子、诸调和元代的,是说唱文学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名称。它们都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丰富了我国说唱文学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继承前代的艺术传统清两代的说唱文学有了进一发展,以弹词和鼓的各种说唱艺术出现了,同种说唱艺术的不同流派出现了,它们在同一城市中同时演出,艺人们互相竞赛,互相揣摩,为了压倒别人,不仅在演唱有不少可贵的创造,而且在作品内容方面也进行了加工和润色,使之更加丰富和生动,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弹词是由代的陶真和元代的发展起来的。弹词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田汝成在嘉靖二十六(1547)左右写成的《西湖游览馀》中,原卷二十记杭州观潮说:“其时优人百:击、关扑、鼓、弹词声音鼎沸。”弹词见于著录确实可者有两:嘉靖间梁辰的《江东廿一史弹词》和末清初忱的《续廿一史弹词》,现均已散佚。令传慎《廿一史弹词》较梁著为早,故梁著别标“江东”二以示区别。但著的十与后来弹词中有衬的十不同,它不是弹词,而是元代词的继续,本名为《历代史十段锦》,其传到江南才被易为今名。文人拟作皆在一种文艺流行民间以后,由此可以推知:弹词行至迟当在嘉靖间。

  弹词是由说《说》、噱《穿插》、弹《伴奏》、唱《唱》几成的。说部分散文,唱部分基本上是七言韵文,有时也变化,加上三言的衬,成为三、三、七或三、三、四的式。弹词作品大多是长篇的,一作品往往要说上几个,像《安》、《定》、《凤凰》是三连续的作品共六百七十四回,七十馀册;一般通行的也都在十册以上。弹词中的开篇没有说,短的只有两韵四句,长的也不过十几韵。要是起定场作用,把听众兴趣引向正上来,正如人说中的入一样。后来它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嘉庆、时,有如飞者善著开篇,今传有五十馀篇,其唱腔称为调,影响很大。弹词开篇直到今还是最受群众欢迎的曲艺形式之一。在语言上,弹词有“”、“”之分。弹词是用普通话写的,如《安》、《》、《再生缘》等。上弹词是用方言写的,或者夹杂有方言的,它以弹词为最多,如《珍珠塔》、《晴蜓》、《义妖传》等。浙江的“南祠”、福建的“评”、广东的“木”等,都是用各自方言写成的流行于不同地区弹词名。

  现传弹词作品士莹《弹词书目》辑录有二百七十多种,其中除少是鸦片战争以后创作的,大多是清中以前流传下来的。现存弹词作品数量虽然不少,但它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却是极狭窄的,绝大多都是写才子佳人的恋故事,只有一小部分作品有比较真实的历史背景,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弹词多在城市演唱,比较更受到妇女欢迎,因此,她们要求突破封建束缚,改变长期受压迫地位愿望也就在作品中有所体现。有不少作品出于妇女作家,像《》(陶贞怀作)、《再生缘》(端生作前十七卷,后三卷由梁绳续成)、《》(丘如作)等皆是。

  《写作时代较早,据其自,其当成于顺治八以前。作者写出了末朝政的混乱和阉的弄权。收中主人公左维泰、魏忠贤的斗争,对阉屠杀东林人的谴责,都现了作者现实的批判。但作者又是一个腐的封建秩、封建道德的维护者,她对封建的等级观念、忠孝观念、妇女贞操观念无不大加歌颂,有时竟通过作品主人公连篇累牍地进行封建说教,对农民起义和起义的领袖,她抱着极端仇视的态度作者还是一个拙劣的自然义者,她写左维魏等人的斗争,苍是稍一接触,即匆匆收场,得不到充分开展。而对左维家庭种.种生活情况却不厌其烦地津津乐,使肃的政治主题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碎描写中,削弱了主题的鲜性和形象的战斗意义

  《再生缘》写成于乾隆间。它是写元代女子孟丽君与皇甫少华双方父母订婚,后经奸人破坏,几经折,终于圆的故事作品较成功地塑造了孟丽君这样一个压倒须眉的女子形象。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她竟位列三台,和男人一样出入朝廷,议论朝政是非,办理国家,并运用自己的才智为国家铲除了叛通敌的奸,恢复了忠良的名誉,这些都突出地体现作者有意为妇女愿望,也是这动人之所在。在艺术上,《再生缘》的情节比较离奇、曲折,作者围绕孟丽君与皇甫少华婚姻这一线展开了一系列的矛盾斗争,写得澜起伏,引人入胜。但由于作者思想艺术修养都不高,限制了作品成就作品中正人物形象大都是封建伦理观念的体现者,缺乏理想辉。孟丽君虽有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但她最高的理想仍旧是回到家庭去做一个贤妻良好。并对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大加宣扬,因而大大损害了这一形象的完美。

  《珍珠塔》在以才子佳人爱情为题材的弹词中,是最为江南广大人民所熟悉的一中叙述书生方卿因贫求助姑母,遭到有的姑母的羞辰,表姐翠娥同他,并私下赠给一个珍珠塔。最后方卿中了状元,他装乞人模样,到,讽了姑母。这弹词在揭露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方面有一定进步意义。由于说唱艺人在深出中不断加工,它在艺术上以描写细致、语言生动见长,不少片断今舞台上,深为群众所喜

  弹词中还有一民间传说故事编成的,说唱白蛇许仙故事的《义妖传》就是这作品中比较优秀的一。《义妖传》的故事情节和《峰塔传奇》基本相同,“义妖”即指白蛇幻化的素贞。她为了捍卫自己与许仙爱情,跟代表封建势法海和尚展开了出生入死的斗争体现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妇女要求挣脱封建压迫的强烈愿望。其他人物法海的虚伪残忍,许仙的诚实懦弱,小青的热爽快,也都有较好的描写

  以上四虽然是比较好的弹词作品,但由于统治阶级的用,小市民意识的渗透,特别是作者本身的思想艺术限,作品存在着大的封建伦理的说教,不同程度的猥亵描写。在故事情节上也往往相因,总脱不掉才子佳人一见,私订终身,经过折而大圆的俗套。

  鼓要流行于北方,它也是由陶真和发展而来的,与关系更为直接。今传最早的鼓,是启刊本《大唐秦王》(一名《秦王演义》),写的的唐太宗李世民征伐群雄统一中国故事。韵文为十,与鼓相同,只是这时还不用鼓名称。正式使用鼓这一名称的,是末清初的贾凫西,他的《木散人鼓》不是演述故事,是借用这一形式来抒发自己内心的不平,但正是这个事实说明至晚在末清初的时候,鼓已经流行,并且已经转而影响了文人的创作。

  鼓也是韵文、散文相间的。唱为七言或十言式似较弹词更为灵。鼓实际上有两种:一种是又说又唱的成本,另一种是只唱不说的小段习惯上,前者称为鼓,后者称为大鼓。大鼓出现较晚,它是从鼓“摘唱”来的。所谓“摘唱”,即从鼓中摘取精彩的一段来演唱。清中前后渐渐兴盛,并有了专为此创作的作品;于是它便与鼓正式分开,成为另一种曲艺形式

  鼓部分是写前代忠良将南征北战的故事,其中虽有一些历史影响子,但绝大部分是虚构的,也还有不少神仙化的描写作品要是写朝廷上忠奸的斗争和抵制外族入侵的战争,虽然多是帝王将相的活动,却我少反映了人民憎和愿望。较有代表性的如《呼将》(一名《》)等。鼓中也有写才子佳人恋故事的,较之弹词作品,一般来说篇幅要短小得多,风格也不同。但仍未脱公子受难,小姐受苦,终于圆的俗套,其中较好而影响较大的是《蝴蝶杯》,特别是“游”一段描写,反映了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压迫和他们的反抗情绪,有一定意义

  还有一部分是由文学名著改编的,小说的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据杂传奇的有《娥冤》、《西厢记》、《白兔记》等。这些鼓一般与原作出入不大,对这些文学名著的普及有很大作用

  子是鼓的一个支流,大约创始于乾隆间。震钧在《咫偶闻》中说:“旧日鼓有所谓子者,始创于八。其雅驯,其和缓,有东调、西调之分。”由此可见它的来源和音乐上的特点

  子题材,除一部分直接从社会生活中吸收外,大部分也是清流行的小说曲改编的。前者如《姻叹》、《厨子叹》、《逛护寺》等,可以借此了解当时一些社会生活和下层人民的某些生活状况;后者对传播文学名著起了一定作用。子作者还对原著某些人物形象思想倾向做了一些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有助于读者原著理解,如子代表作松窗、韩小窗据文学名著改编的《鹊桥密誓》、《黛玉悲秋》以及佚名的《》、《闹江州》等,都有这样的特点

  子的乐曲今已失传,但保留到现在的不少作品仍以各种曲艺形式进行演唱,受到群众欢迎

ng>  民间歌曲ng>

  清代文人继续代文人的遗习,搜集民间通俗歌曲更盛,保存下来的作品远较代为多。复、瑞编的《中国俗曲总目稿》中共收俗曲单刊小册六千零四十四种,又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说他“曾搜集各地单刊歌曲近一万二千馀种”,由此可见清代民歌的兴盛。

  清代俗曲集的调与代基本相同,多为男女相思之作,亦有不少色作品,大都是城市茶馆、妓院中传唱的东西,如《霓裳续曲》、《白雪》等刊本和《时兴呀呀呦》等钞本。但其中亦有一些思想比较健康,歌词清新俊爽的作品

  [寄生]濛淞雨儿下,偏偏情人不在;若在,恁凭老天下多大。劝老,住住雨儿教他回来罢。淋湿了衣裳小,冻坏了情人大。言说:黄金有价人无价。

  [寄生]情人送奴一把扇,一,一,层层叠叠真好看。,曲曲弯弯流不断。(若)要离别,除非流断!(重)

  ——《霓裳续曲》卷四

  清代民歌中亦有来自较为僻远地区的,如调元的《粤》(注:调元《粤》是以清初淇所编的《粤续九》为蓝本。大概已佚。士祯《池北偶谈》、陆次《峒溪纤馀》等载其所辑广西民歌多首。)和无名氏的《四川山歌》,它们的曲调较单,但感情真率朴实,是民歌本色

  妹相思,妹有真也知。蜘蛛三江推不断是真

  ——《粤》卷一

  高高山上一槐,攀槐枝望郎来;女儿“望什么?”“我望棉花几时开。”

  ——《四川山歌

  这里并没有什么丽的藻,却体现民歌清新健康的风格

  封建教对青年男女的束缚和迫害在清代民歌中的反映也较前代更为具体深刻,有的谴责男子的负,有的父母的无感情都十分强烈。有的则具体地写出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所加于妇女的痛苦。如:

  十八女儿九岁郎,晚上抱朗上牙,不是公婆双双在,你做儿来我做!

  ——《四川山歌

  这是辛辣的嘲笑,也是肃的抗议。但在那样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妇女的美好青春被葬送了。《时调小曲丛钞》中[银绞调]“哭郎”、[琳琅调]“别”两首都是写女子自己选择配偶,却被父母另嫁了别人的痛苦心情,特别是前一首,不仅写了她与情人痛苦的离别,并且写了她对情人而死的深切的掉念。作品中两对青年命运正是那个时代必然产生的悲剧。但青年人是顽强的,他们继承了前代民歌中那种“要分离除非做了地”的精神现了更为强烈的叛逆精神

  思想着才郎,恼恨着 着花盆扶着墙;两不住的汪汪。因为才郎挨了一趟打,打的奴浑身上下茄样。郎嗳!能舍这不舍亲郎。

  ——《时兴呀呀呦》

  冤要去难留下,满满斟上一杯。这杯,留下冤:既要去,就该留下知;偷偷瞒瞒不是个。到不如瞒着,逃走了罢!瞒着,逃走了罢!

  ——《京都小曲钞》

  任何迫害,不会使青年人屈服,任何肉体的摧折,也不能熄灭他们中争取自由的火焰,“能舍这不舍亲郎”,这就是他们的回答,“瞒着,逃走了罢”,这就是他们的行动

  清代还有少数民族民歌儿歌专集的刊行。前者如《粤》中后三卷的《瑶》、《》和《僮》。作品多半是,也反映了他们的一些习俗。但由于是用汉字,虽经注释,仍有不少难懂之。后得如旭旦的《籁集》和悟痴生的《广籁集》等儿歌集,它们是成年人儿童传授知识训练儿童语言的,一般句子较短,语言易流畅,适合儿童诵唱。但其中亦有少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些侧


相关文章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介绍5篇

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5篇

4.中国古代文学论文

5.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介绍笔记5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话语词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